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联系我们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文化风采

理事大会通过“广东文化基金”信托建议

信息来源: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时间:2012-03-01 作者: 字体: [大] [中] [小]


  2006年3月16日,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召开理事大会,总结促进会成立以来,委托香港成立“广东文化基金”收到港澳各界人士的捐款以及使用情况,讨论将“广东文化基金”慈善信托的建议。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理事发言
 
图片说明
理事大会现场 
 
 
 
功在千秋 意义深远
香港越秀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 张伯华
 
图片说明

 

  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将“广东文化基金”在香港进行慈善信托,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大事,为管好、用好这笔海外资金,坚定地,始终如一地遵循促进会的宗旨,发掘、扶持、发展和繁荣岭南文化,提供了一个公开的监督的平台。我认为这是千秋万代、深远悠久的决策。慈善信托能够确保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的宗旨不会因人员的变动、历史的更替而改变,体现了促进会领导人的魄力和决心。

 

  促进会成立之初,资金的主要来源是以香港为主的企业家们捐赠的。十几年来,除动用三千多万元打下了现在这么好的家底和发展基础以外,这次能一次过拿出这么大的一笔现金进行慈善信托,充分说明以叶主席为首的促进会领导,在努力完成既定的扶持教育、文化事业发展的任务的同时,步步为营,专心经营,善于理财,着眼于长远的目标,为促进会今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也说明这笔来自香港企业家捐赠的资金,按香港的办法管理,港事港办,看得见,摸得着,让港人放心。

 

  广东文化基金进行慈善信托,是因为它来源于慈善捐赠,它的用途是不以赚取利润为目的的“拾遗补缺,济弱扶倾”项目,在香港理应享受免税的待遇。而且,信托机构按规定支付一定的利息作为应有的收入,当然也应按规定支付一定的费用,相比之下,广东文化基金还是增值的,何乐而不为呢?当然,制度、办法也不可能是万能的。在坚持既定宗旨的同时,选拔好可以信赖的后继人才,加强监督和营运,这无疑是促进会下一步的努力目标。


基金进保险箱 公信力大增强
中国广东省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广东省委党校原副校长 肖如川
 图片说明

    在广东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即将成立15周年的时候,广东文化基金成功实行信托,可喜可贺,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15年来,促进会在资金管理方面,严格按照“拾遗补缺,济弱扶倾,积极务实,量力而为”十六字方针的原则稳健理财,捐资兴教助学,扶持文化事业,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

    现在,这笔来自爱国爱港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香港贤达捐献的基金,在香港通过信托,就如同进入了“保险箱”,因为香港社会法制健全,在法律框架的规范下,“广东文化基金”的运作必将更加规范,规避了风险,从根本上保证资金的运用专注于促进会既定的宗旨,从根本上保证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这一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任务的长远发展。

    我坚信,“广东文化基金”信托以后,社会公信力必将大大提高,保险系数必将大大增强,一定会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社会贤达继续捐资出力,促进会所从事的慈善事业也一定会取得越来越大的成功。


慈善信托 远见卓识
广东社会主义教育学院原院长、教授 孔庆榕
 
图片说明
 

    “广东文化基金”实行慈善信托,不愧为具有远见卓识之举。

    过去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有不少基金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运作风险很大,有的甚至血本无归。另一方面,也有一种错误的认识,把慈善事业当作沽名钓誉,使资金的使用偏离方向。因此,只有实行信托,才能确保“广东文化基金”不会因将来可能的人事变动而流失,确保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事业能够长久地持续发展。“广东文化基金”主要来自香港地区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实业家,如今通过慈善信托的形式,严格规范,把这些捐资专用于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事业上,帮助捐资者做善事,完成他们的心愿,善莫大焉!

编辑:蔡晓丹 实习编辑:谢秋芳